我國高性能纖維出產幾乎覆蓋了一切品種范疇,出產僅次于美國、日本,成為國際重要的高性能纖維出產大國。可是,因為起步較晚,工業(yè)根底單薄、創(chuàng)新才干缺乏、下流使用規(guī)劃較窄等緣由,我國高性能纖維與發(fā)達國家比較仍有15~20年的距離。
作為我國七大戰(zhàn)略性新興工業(yè)之一的新資料范疇的重要組成有些,國產高性能纖維經過“十一五”時間的高速開展,已經縮短了與發(fā)達國家近30年的距離。芳綸1313、碳纖維T300均實現工業(yè)化并批量供應市場;碳纖維T700工業(yè)化出產技術也已全部打通;干法超高分子聚乙烯纖維達到了國內搶先和國際先進水平。當前,我國高性能纖維出產幾乎覆蓋了一切品種范疇,合計出產才干僅次于美國、日本,成為國際重要的高性能纖維出產大國??墒?,因為起步較晚,工業(yè)根底單薄、創(chuàng)新才干缺乏、下流使用規(guī)劃較窄等緣由,我國高性能纖維與發(fā)達國家比較仍有15~20年的距離。
怎么尋覓距離,打破瓶頸,捉住“十二五”時期國家把高新技術資料列入七大戰(zhàn)略性新興工業(yè)的要害加速開展,成為擺在我國高性能纖維工業(yè)面前的重要課題。
裝備不強受制于人
我國高性能纖維的根底研究工作起步于上世紀60年代,2000年開端中試,真正工業(yè)化開展是在2005年之后。因而,高性能纖維在我國尚屬于比較年青的工業(yè)。雖然在“十一五”時間高性能纖維技術水平和工業(yè)化開展取得了重大打破,但相對高速開展的國民經濟與國防建設,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資料理論根底和工業(yè)化根底相對單??;碳纖維布制備、芳綸纖維制備和復合資料高效制備與廣泛使用等范疇中的一系列要害科學技術問題還沒有完全打破;行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才干不強;有些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資料制件仍依賴于進口,處于受制于人的局勢。特別是出產高性能纖維的大容量設備大多需求進口,只有作為小型研究的產量幾十噸、幾百噸的出產設備是個人開發(fā)出產的。
談到設備問題時,中國化纖協(xié)會會長端小平說,國內現有首要出產廠家采用的基本都是非標準設備,各家設備千差萬別,難以組織統(tǒng)一攻關。因而,國產高性能纖維的進一步開展首要需求進步設備制作和工程化才干,要趕快打破大容量反應釜、大規(guī)劃氧化碳化設備、大幅寬多軸向織機、大型RTM成型設備等工業(yè)化中心裝備描繪及制作要害技術,支撐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資料工業(yè)開展。
纖維使用有待拓展
當前,國際上高性能纖維的使用范疇越來越廣泛。以碳纖維為例,已廣泛使用于風力發(fā)電、海洋石油挖掘、大飛機制作、混合動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范疇。而我國包含碳纖維在內的高性能纖維復合資料,因研制、描繪、制作滯后,當前的使用范疇規(guī)劃還十分有限,大多局限于釣魚桿、高爾夫球桿等體育休閑用品出產范疇。甚至這些范疇的碳纖維布、碳纖維預浸布等的來歷也被外商資源或合資公司所壟斷,國內碳纖維出產公司的出售途徑還沒有完全翻開,因而,也就更談不上對下流使用的指導。
“經過多年的盡力,國產芳綸、高強聚乙烯的出產已經比較老練,但在下流的開發(fā)使用并不理想,一多半的產物都是用來出口”。面對出產和使用的嚴重不匹配,端小平指出,要想使高性能技術纖維工業(yè)得到開展,必須要讓纖維得到充分的使用,這樣產物水平才干逐步進步,規(guī)劃才干越做越大。規(guī)劃上去了,本錢相應地下來了,公司才干有所收益,也才有才干再投入資金進行下一輪的研制,構成工業(yè)的良性開展。
在高性能纖維的使用方面,歐美日等發(fā)達國家要比我國走得早、走得遠。日本東麗公司開發(fā)的碳纖維早已運用于大飛機上,聚乳酸纖維用在了汽車內裝資料上;日本帝人公司開發(fā)的由對位芳酰胺纖維和鋼絲構成的兩層結構混合纜,可有效進步耐磨性和耐磨疲勞性,長期使用于礦山的挖掘現場。
國外公司在高性能纖維使用范疇的經驗確實值得國內公司認真學習并加以學習。“可是,使用范疇的拓展,僅僅依托公司本身的力氣是遠遠不行的”。江蘇恒神纖維資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聶旭東呼吁,國家在重大裝備上要優(yōu)先選用國內公司的產物,實施政府采購。聶旭東以為,根底資料的開展絕對離不開政府的撐持。政府采購行動,一方面是處理高性能纖維及其制品的出路,另一方面也可在實踐使用中查驗產物是否符合要求,從而在改善中獲得晉升。對此,中國化纖協(xié)會也在多個場合表明,為了鼓勵和撐持高性能纖維的下流使用開發(fā),特別是對于軍事和航天等范疇,建議應趕快樹立國防采購制度。
高本錢削弱競賽力
當前,制約高性能纖維擴大使用的一個首要因素是居高不下的本錢。因而,一直以來,怎么降低高性能纖維的出產本錢都是業(yè)界關注的焦點。
以碳纖維為例,因為我國碳纖維出產公司的規(guī)劃遍及沒有上來,本錢被逼加大,產物價錢幾乎沒有競賽優(yōu)勢。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日本東麗等國外大公司首先開端降價,T700碳纖維的價錢已經降到100萬元/噸,達到歷史最低點。“這個價錢無疑對國內碳纖維出產公司是一個嚴格的考驗”。中國復合資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定金說,中復神鷹公司去年出售了1000噸的T300碳纖維,原本方案本年出售2000噸,結果卻不敢賣了。因為價錢下降,賣1000噸就虧本6000萬~7000萬元,2000噸則要虧本1億多元。賣的幸虧的就更多了。
業(yè)界分析,國外碳纖維巨頭的降價,一方面是國際經濟不景氣,產能相對市場需求過剩,造成了價錢的下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他們看到越來越多出產公司進入碳纖維范疇,而提早采取的一種應對競賽的策略。
國內公司遍及以為,因為國產規(guī)劃不行大,競賽力不行強,價錢也只能受制于國外大公司。同時,大家也供認,國內公司與國外大公司在產物的穩(wěn)定性、管理水平、規(guī)劃能耗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距離,致使咱們在價錢本錢上處于下風,獲利才干明顯缺乏。這也是雖然國產T300已經十分老練,T700也有公司出產出來了,可我國每年仍需大量進口碳纖維的首要緣由。據海關統(tǒng)計,2011年我國進口碳纖維10726噸。